随着气温升高,手足口病又进入了高发季节。
很多宝妈宝爸会有疑问,什么是手足口病?怎么感染的?感染后有哪些症状?如何护理?
那这期就讲一讲手足口病吧。
什么是手足口病?
由人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(CV-A16)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见于学龄前儿童。重症病例多由EV-A71感染所致。
手足口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播呢?
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—口途径传播、接触传播、呼吸道传播。而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的重要传播方式!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、玩具、奶瓶、餐饮具等物品,都算密切接触哦。也就是说,如果宝贝和手足口病患儿一起玩、摸了患儿的手、玩了患儿的玩具,然后宝贝又不小心吃了自己的手,那就有可能被传染!
感染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症状呢?
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~10 天。起病急,发热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、足和臀部皮疹和/或咽峡部疱疹。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,表现为细小沙粒状皮疹、单部位皮疹或无皮疹。少数病例可能出现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,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,表现为脑膜炎、脑炎、脑脊髓炎,甚至出现肺水肿、肺出血和/或循环功能障碍等,病情进展迅速,可致死亡。
如果宝贝不幸“中招”,该怎么护理呢?
大部分手足口病只要早发现、及时就诊、合理治疗,一般7天~10天都可以康复哦!但是,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,也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事项:
随时观察病情
在发现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后,应及时就诊。如果诊断为轻症,也不能掉以轻心,在家休息时应随时观察患儿的身体情况,注意患儿有没有新的症状出现,或者原有症状有没有加重或恶化,重点注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(如高温持续不退、精神萎靡、有嗜睡症状等)出现,如有这些症状出现,需要马上去医院再次就诊哦!
做好隔离,多通风
患儿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,最好是在体温正常、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再出门。在确保适宜的室内温湿度同时,要多开窗,多通风。
清淡饮食充足睡眠
饮食应以清淡、易消化饮食为主,避免过咸、过酸、辛辣的刺激性食物。发病期间应注意休息,保持优质睡眠。
做好清洁消毒
肠道病毒在外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,但不耐高温和紫外线。患儿的衣物、玩具、奶具、碗筷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,可以用60℃以上的热水对患儿相关物品进行“烫一烫”或者浸泡并持续30分钟以上;在有太阳时,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下暴晒0.5小时~1.0小时;如果有条件,还可用紫外灯直接照射需要消毒的物品0.5小时~1.0小时;太阳照射和紫外线消毒只能消毒光线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哦。
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?
01、接种疫苗
我国2016年就已上市了EV71疫苗(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),用于预防人肠道病毒71型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。
接种EV71疫苗的适宜年龄是6月龄-5岁,建议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(两次接种,间隔1个月),以便尽早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。
有的宝妈宝爸可能会问:接种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吗?
其实并不是这样,接种EV71疫苗只能预防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相关疾病,并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。但是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繁多,不同型别肠道病毒间无交叉保护,因此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人肠道病毒71型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。
02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
预防手足口病,需牢记这15个字: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开水、勤通风、晒太阳。
避免孩子接触病人,饭前便后以及从外面回家后孩子和大人都要洗手,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给孩子换了纸尿裤或尿布,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照顾其他孩子。
03、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
在疾病高发的季节,尽量别带孩子去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玩耍,减少被感染的机会。
手足口病并不可怕,家长们只要做好防护措施,
正确护理,积极治疗,就能够平稳度过手足口病高发期。
本站分享健康养生及部分疾病相关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dkyy.com/archives/2115.html,如果侵权,请联系
点击此处获取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