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见人不打招呼?千万不要乱给孩子贴“害羞”、“胆小“的标签!

孩子如果见人不打招呼,甚至躲起来,可能会被贴上“害羞”、“胆小“、”闷葫芦“等标签。

网上还流传,孩子胆小害羞是家长带孩子方式有问题导致的。

而害羞的孩子会缺乏自信、疑惑不安、孤单难交朋友等,既影响孩子社交发展,还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。

这是不是真的?孩子害羞如何正确看待?如何正确应对?这篇来聊聊。

孩子害羞真的问题严重?
是家长带娃不对导致的?

对婴幼儿及儿童来讲,害羞是正常的。

不同年龄段的孩子,害羞表现会稍有不同,比如:

婴幼儿时期,害羞可能会表现出黏着父母,人多了或者看到陌生人会哭,或者看到人就把头转开、埋起来或者把小眼睛闭上。

3-5岁的孩子,害羞可能表现为不搭理不熟悉的人(比如大家经常提到的不愿意叫人),躲在妈妈身后,或者不与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等。

学龄儿童,害羞可能表现为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,不容易交朋友,不主动参与集体游戏或活动,或者拒绝参与新的活动等。

孩子害羞,不愿意叫人,不是没礼貌,孩子害羞也不是什么问题,因此也没必要去纠结是谁的“问题“导致孩子害羞。

孩子见人不打招呼?千万不要乱给孩子贴“害羞”、“胆小“的标签!

 

孩子害羞,家长错误的应对方式

 

错误一:贴标签

为了避免尴尬,家长可能见人先说“我家孩子害羞”。“害羞”的标签,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错。

其实,害羞的孩子来到新环境或见陌生人,一般是开始的时候最严重,之后熟悉了也就慢慢好了 。

因此,孩子害羞,我们可以描述为“慢热”,也就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熟悉和适应,之后就慢慢变得放松和自然了。

所以,如果孩子害羞,我们最好说孩子有点“慢热”,而不要说“害羞”。因为直接说孩子害羞,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问题,或者让孩子觉得害羞是没办法克服的问题。

错误二:过度保护

婴幼儿害羞,可能表现为哭闹或看上去很害怕的样子,家长可能因此而神经紧绷,生怕让孩子不舒适,于是刻意让孩子与外界少接触。

这样过度的保护,可能让孩子误以为出去见人或到新环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反而强化了孩子的害羞。

错误三:做比较

害羞也好,自来熟也好,都是孩子们的特性,没必要进行好坏优劣的对比。只要我们正确引导,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,害羞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少了。

错误四:任由他人贴标签

如果有人当着孩子面说:“你怎么这么害羞”、“胆子太小了”、“原来是只闷葫芦”、“没见过世面”等,家长要及时提出纠正

比如,向对方强调一下,孩子只是有些慢热,等稍微熟悉一会,就好了。

这样的说明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了解和理解自己的,也让他们慢慢有信心自己能处理好害羞的行为。

 

孩子害羞,如何应对和支持?

 

害羞的特质不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就自行消失。但是,孩子可以慢慢学会更舒适和自信地与他人相处。

我们该如何支持和应对孩子害羞,根据不同年龄,以下建议供参考。

婴幼儿

  • 1、不要强迫孩子立刻去接近他们不熟悉的人,而是给孩子一些时间。可以让不熟悉的那位大人试着跟孩子稍稍互动,比如一起玩玩具,并且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说话等,让孩子慢慢感觉舒适和接受。
  • 2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,或者有其他孩子或大人在场的社交场合时,尽量陪在孩子身边,同时鼓励孩子独立去摸索以及与参与其他孩子的互动等。当孩子慢慢感觉熟悉一些了,再试着短暂“撤回”一下,比如与其他孩子的父母坐在一起,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互动玩乐。过程中,如果孩子需要,就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。
  • 3、让孩子知道,当与其他不熟悉的人相处时,感到不太适应或者有点害怕的感觉是正常的,并且告诉孩子“妈妈/爸爸会陪着你一起”。
  • 4、不要过度关注或过度安抚孩子。因为过度安抚,可能反而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面对的人或者环境就是十分可怕的。另外,家长过度关注或担心害羞这个行为,也可能反而强化了孩子害羞的行为。
  • 5、及时表扬孩子“勇敢”的尝试。比如,与不熟悉的人(比如家里不经常走动的亲戚,或者爸爸妈妈的朋友同学同事等)对话,或者眼神交流;或者自己尝试新的游戏或者能够独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。表扬孩子的时候,要记得具体,比如,“妈妈非常喜欢你今天主动和阿姨打招呼的样子。而且妈妈也看到阿姨也非常开心,你跟她打招呼了。”
  • 6、家长以身示范。大人在社交场合里表现的自信、舒适,孩子也会看在眼里,慢慢模仿。比如有朋友向妈妈打招呼的时候,妈妈都会回应。
  • 7、假如其他人给孩子打标签,比如“不礼貌”、“害羞”等,记得要当着孩子的面,纠正其他的人的说法。可以告诉其他人:孩子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熟悉一下,熟悉之后就好了。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妈妈/爸爸理解自己的感受,以及明白等自己觉得可以了、准备好了,就会处理好这种情况。

孩子见人不打招呼?千万不要乱给孩子贴“害羞”、“胆小“的标签!

学龄儿童

  • 1、试试playdates,其实就是相约去其他小朋友家一起玩,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来自己家里玩。如果是其他小朋友约了孩子去TA家玩,一开始可以多陪在身边,然后慢慢的可以减少陪在孩子身边玩的时间,而是让孩子和自己的朋友互动玩乐。
  • 2、在家练习演讲。家里练得多了,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在课堂上发言。
  • 3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,尤其是促进社交行为的课外活动,比如需要团队合作的球类运动等。
  • 4、在参加家庭聚会、朋友聚餐等社交活动前,可以在家先提醒、练习和预热。比如,与人交流对话的时候,记得要看着对方,否则人家可能会以为你没在听。
  • 5、不要做比较。比如不要把自家“害羞”的孩子与其他“社交牛掰症”的孩子进行比较。
  • 6、鼓励孩子、培养孩子的自信,孩子任何好的表现,比如社交过程表现的比以前好了,就要具体而及时地表扬孩子。

孩子见人不打招呼?千万不要乱给孩子贴“害羞”、“胆小“的标签!

总之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,有的开朗活泼、有的安静内敛,各种特质没有好或坏、对或错,这些特质只是代表孩子与周围世界交流互动的风格而已。

对于不同特质的孩子,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去支持孩子,而不是随便给孩子贴标签。

 

有一类“害羞”,要引起警惕

 

孩子害羞、认生、不爱跟人接触等,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阶段或者个人特质,但是有的“认生和害羞”,并不是我们常规定义下的认生与害羞,而可能是有背后更复杂的健康原因。

比如,以下“认生和害羞”的表现,与平时说的人生和害羞并不同,它们可能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信号:

不愿意主动与人分享快乐、成果或兴趣爱好。

无法与同龄人建立符合年龄阶段的互动关系。

就算是有自己最亲密的玩伴,也宁可自己玩。

不愿与人有眼神交流,哪怕是与自己家里人。

缺乏情感或交往上的互动,不能进行一来一回的交流。

当然,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需要经过专业的、详细的、全面的评估,并不是简单几个表现就认为孩子有自闭症了。

如果发现孩子与人交往、共处过程,明显与同龄人不同;表现出来的“认生或害羞”也超出了常规能理解的状态,那要及时找专业人士评估和排查一下。

孩子见人不打招呼?千万不要乱给孩子贴“害羞”、“胆小“的标签!

本站分享健康养生及部分疾病相关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dkyy.com/archives/7106.html,如果侵权,请联系

点击此处获取联系方式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