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打胰岛素,肚皮长“硬结”怎么办?

糖尿病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后,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可出现增厚的橡皮样病变,质地硬,或呈瘢痕样改变。这些病变称为皮下脂肪增生

脂肪增生为脂肪细胞增大和脂肪组织肿胀和(或)硬结。

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,会使胰岛素吸收缓慢,胰岛素吸收波动性增大,胰岛素峰值水平降低,血糖控制效果下降。

天天打胰岛素,肚皮长“硬结”怎么办?

  • 若患者的注射部位由正常组织变为脂肪增生部位,通常会观察到其血糖升高,波动性增加及不稳定。
  • 当注射部位由脂肪增生处变为正常组织时,如不降低剂量患者则会有低血糖风险。

胰岛素属于生长因子,有促合成作用,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,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导致药物吸收率下降,吸收时间延长,进而导致血糖波动。

减少注射硬结可采取以下办法预防。

1、轮换注射

在平时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。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: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(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),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。

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,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厘米(或大约一个成人手指的宽度)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轮换,以避免重复组织创伤。

注射部位不同,其胰岛素吸收速率不同。因此,为了准确预测每次注射胰岛素后的药效,必须严格遵守“每天同一时间,注射同一部位”、“每天不同时间,注射不同部位”或“左右轮换”。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、凹陷或硬结的现象出现,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,直至症状消失。

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,会使胰岛素吸收缓慢,胰岛素吸收波动性增大,胰岛素峰值水平降低,血糖控制效果下降。

2、捏皮注射

注射前,应逐一检查相应的注射部位,根据体型、注射部位皮肤厚度及针头长度,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捏皮注射及注射角度。

当皮肤表面到肌肉间的推测距离短于针头长度时,捏起皮肤可使该部位的皮下组织深度变深,能够有效提高注射安全性。

在腹部捏皮相对比较容易(非常肥胖的患者腹部皮肤紧绷除外),可使皮肤到肌肉筋膜的距离几乎翻倍(增加88%)。但在大腿部位,捏皮较为困难,平均增幅只有20%左右。

天天打胰岛素,肚皮长“硬结”怎么办?

在偏瘦受试者中,在大腿处捏皮实际上缩短了皮肤到肌肉筋膜的距离,和预期的恰好相反。臀部捏皮难度更大(很少需要),并且在臀部几乎不可能捏皮(自我注射患者)。选择上臂为注射部位时需捏皮注射。

捏皮的正确手法是用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。如果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,有可能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捏起,导致肌内注射。捏皮时力度不得过大导致皮肤发白或疼痛。不能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,以避免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提起。

最佳顺序是:

①捏皮;

②与皮肤表面成90°缓慢注射胰岛素;

③拇指按钮完全推下后(用胰岛素笔注射时),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 秒;

④以刺入时的相同角度拔出针头;

⑤松开捏皮;

⑥安全处理用过的针头。

此外,还需注意进针角度。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组织,在不捏皮的情况下也可以45°注射,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,降低注射至肌肉的危险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若皮下脂肪已经增生,出现硬结,应停止在皮下脂肪增生部位注射,可减少皮下脂肪增生产生的影响,同时皮下脂肪增生一般会在停止胰岛素注射不久后消退。

本站分享健康养生及部分疾病相关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dkyy.com/archives/8659.html,如果侵权,请联系

点击此处获取联系方式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