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,其意义主要在于带走体内大量多余的热量,调节体温。可以说,人体不可无汗。
如果无汗,天气炎热时,人体不能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,那么体温可升高至危及生命的程度。
而天气干燥时,因没有汗液与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一起组成皮脂膜来保护皮肤,那么人的皮肤很容易变得干燥、粗糙,甚至皲裂。
当然,如果出汗过多、过少,也是不正常的。
出汗过多,会造成体内钾、钠等电解质的紊乱和流失。若体内钾离子不足,可导致头昏头痛、体倦无力、食欲不振、中暑,甚至脱水等症状。
从中医角度来说,汗血同源。出汗太多会伤津耗气、损及心血,给各种邪气可趁之机。
而出汗过少的人,不但散热慢,而且因皮肤代谢缓慢,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,皮肤看起来也不健康。
中医则认为,出汗少,气血运行慢,还会影响消化,让人吃不香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出汗异常,还是疾病征兆,例如:
当患有结核病、风湿病和布鲁菌病时,出汗较多;
身体一边出汗而另一边无汗,称为偏汗,多见于中风先兆或偏瘫患者;
夜间入睡后出汗、醒后即止的称为盗汗,是结核病的重要征象。此外,中医认为,盗汗多是气虚、肾虚的表现;
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,称为冷汗,常见于休克和虚脱;
无汗,除见于先天性汗腺缺乏患者外,还见于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、黏液性水肿、硬皮病、尿毒症和脱水等,称为闭汗。
总之,出现以上出汗异常,大家一定要警惕,必要时应及时就医。